近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简称“三创赛”)贵州省选拔赛在贵州财经大学落下帷幕。贵州民族大学表现亮眼,喀境新途队的“清源植菌”项目斩获常规赛道一等奖,花想容民族服饰队斩获实战赛一等奖,双奖加身彰显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民族特色融合领域的深厚积淀。
赛事概况:全省竞逐,双赛道突围显实力
本届赛事由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竞赛组织委员会主办,贵州财经大学承办,自2025年4月启动以来,吸引全省32所高校的140余支团队参与,涵盖常规赛道(侧重创新方案与技术应用)和实战赛(侧重商业落地与市场运营)两大赛道。经过校赛选拔、省级决赛答辩的层层角逐,贵州民族大学两支团队凭借扎实的项目逻辑与鲜明的创新特色,从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分获两赛道最高荣誉。
常规赛道一等奖:喀境新途队“清源植菌”用科技守护喀斯特生态
喀境新途队由孙苏侠、孙苏侠担任负责人,团队聚焦“湿地生态保护与电商融合发展”,以“清源植菌”项目拿下常规赛道一等奖。该项目针对贵州喀斯特地貌区矿山重金属污染问题,创新研发出多菌株协同的生物修复技术,通过筛选耐重金属的土著菌种,结合纳米载体技术提升重金属去除率达92.86%,同步构建“菌种研发-线上推广-订单式服务”电商模式,为矿山企业、污水处理厂提供定制化治理方案。团队深入黔西南、安顺等地矿区,走访12个村寨调研污染现状,联动20余家企业建立“技术输出+电商运营”合作机制,既解决了酸性重金属废水处理难题,又通过线上平台实现技术服务与设备销售的精准对接。负责人孙苏侠表示:“我们希望用生物钥匙打开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门,让喀斯特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图1(团队合影):喀境新途队成员与指导教师在赛事背景板前合影,记录备赛期间的协作瞬间(左起:梁兴羽、孙苏侠、王长城、吕雨田)
实战赛一等奖:花想容民族服饰队-让民族服饰“潮”起来
花想容民族服饰队则以“非遗活化+电商实战”的创新模式斩获实战赛一等奖。团队深耕苗族、侗族等民族服饰文化,深入黔东南村寨走访30余位非遗手艺人,提取百褶裙纹样、银饰图腾等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推出“轻奢民族风服饰”“文创周边”等产品,通过直播电商、私域社群等渠道实现销售额突破50万元。
项目创新点在于构建“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团队负责款式设计与线上运营,手艺人承接定制化制作,既保留传统工艺精髓,又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Z世代消费需求。“我们不仅是卖衣服,更是在讲民族故事。”团队负责人表示,项目已带动15名村寨妇女就业,让非遗技艺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荣耀时刻:双奖绽放,见证创新高光
决赛现场,两支团队凭借扎实的实践成果与清晰的商业逻辑脱颖而出。喀境新途队代表登台领取常规赛道一等奖时,聚光灯下的荣誉证书见证着生态创新的硬核实力;花想容民族服饰队则以亮眼的销售数据与文化感染力,成为实战赛最受关注的团队之一。

图2(领奖时刻):喀境新途队代表登台领取一等奖荣誉,在聚光灯下见证创新成果的高光时刻(左一为团队成员)。
学校支撑:“民族特色+三创教育”结出双硕果
贵州民族大学长期以“课程浸润、竞赛驱动、实践赋能”三位一体模式构建创新创业生态,搭建校-省-国三级赛事培育体系,并联动地方企业、文化机构提供实践场景。
此次两支团队分获不同赛道一等奖,正是学校“技术创新与民族文化”双轮驱动的生动体现。“我们鼓励学生从贵州大地的实际需求出发,把论文写在黔山秀水间。”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让更多“接地气、有特色”的项目落地生根。

图3(负责人留影):团队负责人孙苏侠(左)、吕雨田(右)在赛事背景板前留影,彰显青年学子的创业热忱。
图文:赵 伟
一审:王 科
二审:雷 邦
三审:王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