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光影勾勒出四渡赤水的壮阔画卷,当情景演绎重现遵义会议的历史转折,当红色故事唤醒初心使命,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热烈上演。10月31日,贵州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党支部的党员们,循着红色足迹沉浸式感悟长征精神,赴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探寻红色文化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密码。
走进展馆,柔和灯光与动态场景瞬间拉近距离,《红飘带・伟大征程》剧目展区的数字投影技术令人耳目一新。赤水河上,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奋力划船,波纹随船动、号声伴水声,立体音效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战场氛围。“书本上的战术案例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震撼场景,红军在绝境中求生机的智慧,正是创业教育要传递的核心品质。”党员们驻足凝视,不时低声交流感悟。
遵义会议的情景演绎前,不少党员眼眶湿润。演员们以细腻表演再现了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凝聚共识、勇担使命的瞬间,从分歧到同心的转变,让在场党员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双创工作中难免遇到思路分歧,老一辈革命家的担当精神,为我们搭建协作型双创团队提供了生动范本。”支部党员感慨道。专题教学中,红军与黔北群众鱼水相依的鲜活故事,更让“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长征精神内核深入人心,坚定了“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双创工作理念。
红色精神的洗礼,最终要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能。参观过程中,党员们边看边思,结合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主线立纲、人才聚势、学科融创”的发展思路,积极谋划红创融合路径。“可以挖掘长征中的民族交往故事,将苗族刺绣融入红色文创,让红旅项目既有历史感又有民族味。”“要学习红军就地取材的智慧,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特色资源,破解创业中的资源难题。”一个个务实想法在交流中萌生。
专题座谈会上,党员们趁热打铁分享感悟、梳理思路,课程优化建议、赛事提升方案等具体举措逐步成型。党支部还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微信公众号推送纪实等方式,让红色精神辐射全校双创工作者。

走出展馆,红色基因已融入双创育人血脉。此次参观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一次精神的充电、思路的开拓。正如党支部书记王长城所说,中心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让长征精神成为双创教育的“精神燃料”,培育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注入持久红色动能。
图文:黎雨江
一审:魏畑
二审:雷邦
三审:王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