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月25日上午,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申报交流会在行政楼403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系系主任孔维增副教授主持,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和领导有贵州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王长城主任、中国科协贵州民族大学创新基地负责人夏五四教授、知名企业家贺曦先生、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董强院长以及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的部分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300人参加。
图1 会议现场
此次交流会主要分为四个议程。首先,文化产业管理学系系主任孔维增副教授介绍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准备工作。其次,创新创业方面经验丰富的三位专家针对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准备工作进行指导。再次,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董强院长作专题发言。最后,师生交流互动,到场专家解答学生疑问。
文化产业管理学系系主任孔维增副教授介绍相关情况
会议伊始,文化产业管理学系系主任孔维增致辞,对创新创业方面的三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三位专家介绍了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准备工作。孔维增指出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于2021年11月份,秉持“备赛常态化,全程参与化”的理念和“赛事参赛保质,项目立项保量”的总方针。目前已经完成了拟定选题、组建团队、市场调查等工作,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在学院层面开展选题的论证和筛选等。
三位专家进行针对性指导发言
王长城主任提出大学生是国家的重要人才,对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申报,一是要全面了解国家政策,充分解读国发2号文件,认真掌握和理解“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相关文件和政策。二是要提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申报数量,采用沙盘式的训练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动全员参与。三是以学校或学院现有的高端成果或项目,学生进行消化和转化,酝酿出新的选题进行申报。
贺曦先生强调学生在申报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是否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怎样将申报的项目做成产品并向大众售卖,确定潜在的客户群体并让顾客愿意购买。
夏五四教授结合自身经历,指出跨界非常重要。一是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一定要有跨界的思维,不要受专业所限,打破学科甚至是学院间的壁垒,形成多学科合作的氛围。二是在读书期间,要充分锻炼口才,在比赛时要从容自信,有感染力。
图2 三位专家
一、学院董强院长作专题发言
董强院长的专题发言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董强院长感谢三位专家给出的专业指导和建议。三位专家从专家和赛事的角度出发对项目进行指导,学生在做项目、写文本时,能避免误区,事半功倍。其次,董强院长对学生提出相关要求,即申报项目不能做大、做空,要瞄准市场需求,要有思路上的创新,确定好研究的方向是否能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要思考选题是否有强大的造血功能。
二、自由交流环节
专家发言完毕后,同学们就“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疑惑,比如申报项目中的经济效益、创新点应该怎样凸显等等,三位专家都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图3 交流现场
此次交流会的开展,与会的学生获益匪浅,三位专家不仅为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学生的项目申报指明了方向,还进行了具体的指导,交流会进一步增强了我院师生在比赛中创造佳绩的信心和决心。
图片:黄嘉佳(2020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
文字/编辑:杨欣宜(202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审:孔维增(文化产业管理系系主任)
二审:吴桐
三审:李浩(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